大多數人想到高血壓和懷孕時,先想到的可能是子癲前症。儘管子癲前症是一種影響懷孕和產後媽媽的血壓疾病,但不是每一種高血壓都是子癲前症;在懷孕期間高血壓的問題還有更多。

有幾種高血壓,這是一種常見且可治療的疾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這種疾病影響了全美20至44歲婦女懷孕的5%至8%。但是什麼是原因和症狀?如何治療它?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

懷孕期間,怎麼樣算是高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推動動脈壁的力量,也稱為高血壓。是懷孕期間和產後監測最為嚴密的重要指標之一,而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你的血壓過高,會對你和你的寶寶的身體產生額外的壓力,導致健康問題。

因本身患有高血壓的女性可能比在孕期時血壓正常的女性更容易罹患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胎兒體重過輕和早產等問題。

為了診斷高血壓,產檢醫院通常會監測你的血壓讀數,將任何高於正常讀數的讀數分類為以下三種類型(正常血壓讀數低於120/80毫米汞柱):

  • 高血壓前期(120-129/小於80):收縮壓在120-129 mm Hg 之間; 舒張壓低於80 mm Hg。
  • 一級高血壓(130-139/80-89):收縮壓在130-139 mm Hg之間; 或舒張壓在80-89 mm Hg之間。
  • 二級高血壓(≥140/≥90):收縮壓在140 mm Hg或以上; 或舒張壓在90 mm Hg或以上。

如果你的血壓指數偏高,醫生通常會建議你調整你的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在孕期治療高血壓時,應權衡母親和胎兒的風險,血壓水平和媽媽當前的健康狀況的風險是最初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血壓的治療

孕期高血壓有四種類型:

  • 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是指在懷孕20周后發展起來的高血壓。通常只會導致血壓略有上升,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更嚴重。沒有子癇前期的跡象,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質或其他器官損傷的跡象。妊娠期高血壓在分娩後會消失。
  • 慢性高血壓:慢性高血壓是指懷孕前或懷孕前20周內就已經存在的高血壓。與其他類型的高血壓不同,它在分娩后不會消失,但可以控制。
  • 慢性高血壓伴發子癇前期:這種情況發生在患有慢性高血壓的女性身上,然後出現血壓惡化和子癇前期癥狀,如尿液中的蛋白質。這種病癥發生在懷孕前就已患有慢性高血壓的女性,隨後發展為高血壓惡化及子癇前期癥狀,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質。
  • 子癇前期:子癇前期是一種在懷孕第20周后發生的高血壓病癥,表現為血壓升高,可能伴有其他器官(如肝臟和腎臟)損傷的跡象。

總之,孕期高血壓的原因和類型仍在研究中,目前已知有四種類型的高血壓。治療方法可能包括調整飲食、進行鍛煉和服用相關藥物,具體取決於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建議。

孕期高血壓的癥狀有哪些?

孕期中有許多症狀都很難判斷身體是否真的有出問題,但孕期高血壓症狀有時候沒有那麼明顯。孕期高血壓的症狀嚴重程度不同,包括:

1.血壓升高: 每次產檢前,護理師都會檢查妳的血壓,因為患有高血壓通常不會有太大的感覺。因此固定測量血壓是了解是否患有高血壓的唯一法法。

2. 子癇前症癥:

  • 尿液中的蛋白質(這也是每次產檢時都需要固定驗尿的原因之一。)
  • 嚴重頭痛
  • 視力變化,如視力模糊、看到斑點、對光敏感
  • 呼吸急促
  • 上腹痛,通常在右側肋骨下方

還有其他輕微症狀像是:持續頭痛、腹痛、身體腫脹、視力模糊、血壓升高等。

如何在孕期預防高血壓?

這可能聽起來很明顯,但在孕期和產後照顧好自己是照顧好寶寶的最佳方法之一,包括預防高血壓。但有時,是無法避免的。

有子癇前症病史的患者在第二次懷孕時更容易患上子癇前症,雖然遵循醫生建議的飲食、避免換上孕期糖尿病、過度體重增加、減少壓力情況以及服用降壓藥物,都可以降低患上子癇前期的風險。當然定期產檢是必須的,只有透過固定監測媽媽身體的狀況,才能得到最妥善的照顧。

飲食正確和維持運動不僅對血壓有很大的影響,也對寶寶也有益。若在懷孕期間不幸患有高血壓,記得積極的和醫生討論治療方法,相信能得到一定的控制。